属于新能源时代的电网应该长什么样?
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新型电力系统”的概念,明确指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系统也由此迎来了全面转型升级的重大历史机遇。
新型电力系统,“新”在大量新能源的接入,这个看似简单的转变对于电网的要求是系统性的,包含电网形态、负荷特性、技术基础、运行特性等方方面面。
要构建这样开放的复杂系统,破解能源电力安全、绿色、经济“不可能三角”,无疑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亟须凝聚行业内外、产业链上下游各方力量,明确路径、统筹推进、协同发力。
在此大背景下,施耐德电气联合《36碳》开启了“走进 · 绿色先行者” 系列开放日活动。该活动通过对 “源、网、荷、储”不同领域的绿色先锋企业、园区、工厂、院校的实地走访与深入交流,邀请专家、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在双碳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语境下,能源产业技术路线、前沿趋势与发展机遇、技术落地与实践进展等,期以绵薄之力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建设与发展。
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微网和综合能源管理的协同发展为提升新能源的消纳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10月9日,首期“走进绿色先行者”开放日活动来到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并围绕“微电网与综合能源管理”这一主题,就如何帮助用户从传统能源消费向新能源多能融合、实现产消一体转型,最终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展开深度探讨。
参与对话的嘉宾和主持人分别是:
内蒙古电力集团经济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赵晨旭教授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新能源电力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所主管 王湘博士
太湖新城集团新城能源公司副总经理 黄莉
施耐德电气综能微网业务负责人 黄弘扬
36碳资深作者 王方玉
本次对话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走进·绿色先行者”圆桌对话 之 趋势变化
主持人:伴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电网将呈现哪些变革?在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当中,微电网与综合能源管理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赵晨旭:站在前十年,电网领域的设备基本都是固定的,没有很大的变化,也没有商业机会;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背景下,伴随不确定因素增多,风能、光伏和储能等电源随时可以进入电网,对于电网系统、设备的可靠性、耐受性提出了挑战,但背后也带来更大的机遇。作为一个电网人,我内心既担心又欢喜,欢喜的是更多主体参与电力系统建设,电网可以减少投资,担心的就是在安全上的挑战。
热点会展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