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能源企业如何与生态伙伴携手构建新型能源、电力、交通、工业系统,实现“净零”转型?
“随着主要国家和经济体明确净零或碳中和目标,未来国际气候合作的主旋律将是产业发展问题。”曾参与联合国气候谈判的落基山研究所董事陈济,日前在壳牌组织的“赋能进步,共创净零未来”高峰论坛上表示。他认为,壳牌等跨国公司的减碳经验、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自2015年《巴黎协定》通过,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进一步凝聚共识并明确了行动框架,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正在加速。全球有望迎来“净零”世纪——占全球经济总量70%以上的经济体已经提出“净零”或碳中和目标,大部分集中在本世纪中叶。人类正在开启一场“脱碳”之旅,新的产业革命、技术革命拉开序幕。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能源,又一次位于潮水的中央。能否成功建立新型能源系统和相应的产业体系,为人类文明找到新动能,关系这场行动的成败。这既离不开顶层设计,更有赖于产业实践者与各方紧密合作,蹚出一条技术和产业革新之路。
“赋能进步,共创净零未来”高峰论坛上,围绕产业转型所涉及的风、光、氢能等新能源发展、新型电力、交通、工业系统构建、负碳技术等问题,产业界代表与行业专家、政策界专家一同展开了深入探讨。
“要把‘净零’或‘双碳’目标这件事做好,我们需要敢为人先的先驱,还需要跨行业、联合上下游一起推进,跟客户、行业、政府和全社会一起赋能进步。”壳牌集团执行副总裁、壳牌中国集团主席黄志昌表示。
能源巨头转型:壳牌样本
全球净零排放转型浪潮下,大型能源公司纷纷制定转型和净零战略。总部位于气候行动较为积极的欧洲,荷兰皇家壳牌集团更是“先行一步”,也为大型能源企业转型提供了不少方法论。
2021年初,壳牌将原先的净零战略进一步升级,发布了“赋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