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响应政策 防范落实不到位引起的冬季供暖用气紧张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1-10-26

一位行业人士称,燃气上游企业已通过多种途径涨价或变相涨价,将成本压力引向下游的用户供气单位,这种情况往年有之、今年更甚,价格的倒挂,可能导致城燃企业在今冬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

企业不作为监管需到位

今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相继出台政策和意见,要求做好气源保障、农村“煤改气”保量保价、农村“煤改气”先按居民价付款后清算、落实天然气供用气合同签订、规范农村天然气销售等工作,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然而,各企业对于政策的响应与落实力度不一。上游企业在保价保量方面被指“不作为”,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中国城市燃气协会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上下游气源供应协商缺乏对等性和公平性,城燃企业往往陷入被动。

一家企业表示,从2017年开始,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文件,要求上游供气企业要对民生用气,特别是农村煤改气要保价保量,然而,2017年至2020年采暖季,部分上游企业一直未执行,更有上下游企业在签订合同中,农村居民煤改气气量几乎全部是0,这种情况华北最为突出。

据了解,今年4至5月,部分上游企业规定今冬按照夏季用气量的1:3比例签订采暖季合同气量,这一比例被外界质疑不符合保量保价的要求。据华北当地行业人士介绍,实际上河北地区夏冬用气峰谷差值很大,基本在1:10以上,最高的接近1:50。

在国家政策如此清晰透彻的宣贯之下,部分上游企业为何不执行或犯“拖延症”?有评价指出,其本质是利益问题。农村居民采暖用气价格由政府定价,价格变动缺乏弹性,无法传导,若严格“保价保量”,损失的是企业利润。因此,向下游供应高价气,才能实现经营效益。但是下游企业民生供气只能按政府定价,不能上浮,所以承担着巨大亏损。

北京燃气研究院副院长白俊在此前受访中表示,要避免民生用气保障成为互相推诿和博弈的借口和手段。市场观点认为,今年的能源形势已到了关键节点,上下游应通力配合。若各方只顾自身利益,偷换概念、罔顾政策,则会一损俱损。同时,也亟待有关部门加强监管。

曲折中探寻“冬保”曙光